嵩阳煤机祝中国940万高考考生旗开得胜!
事实上我只想预祝河南82万考生超常发挥,毕竟塞伯坦的格局仅限于中原。至于教育部搞的什么劳什子“无声入场”简直就是荒唐,就算中央不待见,地方理应稍微给与支持。比如早些年新闻上爆出东北高考抄袭严重,甚至一些家长就在“坚决打击高考舞弊行为”一类的横幅下席地而坐,吐着瓜子皮儿,高谈阔论中冒出的往往是“抄”、“仪器”、“买场”等字眼。河南教育部作为考生们的“家长”,是不是该多为地方“孩子”们的未来着想?
新世纪以来的扩招,那些最好的大学,扩招规模相当有限。更多的扩充,来自于低级别学校的升级扩容,专科变学院,学院变大学,大量的三本院校,已经进入一个下行区间。河南、四川等地的考生,很多读的都是这样的院校,给人一种表面繁荣的感觉。但是,真正的竞争仍然血淋淋存在着。
农村的孩子也逐渐认为读三本是没有多大出路的,他们更愿意复读。在我的老家,就崛起了一所超级中学,去年,有34人考上了北大清华,成为全国考入这两所院校最多的县级高中。这成为整个县的“图腾”,省内很多尖子生都选择到这所高中复读,这种成功,其实是严重“踩踏”的一个后果,但是,对这种残酷,谁又忍心用“应试教育受害者”来指责呢。
教育部门决定把江苏等“发达”地区的指标调控给河南和西部省区一些,听上去很合理,但沿袭的仍然是计划经济的思维。他们是否真的不知道,江苏考生历来对名校的争夺都很惨烈,而北京才是真正的“富裕地区”?这种做法,甚至在网上形成了不同地区人民的相互指责与攻击。他们是否真的不知道,东部地区的家长们可以通过买房或者别的迁户口手段,向教育水平相对低一些的新疆、宁夏等地进行高考移民?在江苏、河南竞争不过,就去和新疆的孩子竞争,这种“移民”,有点像经济领域中的“市场调节”。
教育部门紧急辟谣,说名额调控不会影响江苏的招生指标,按照这个逻辑,那唯一的可能就是,江苏的重点院校,对本省的招生名额不变,只有通过扩招,增加一些对河南、新疆等地的招生指标,这对江苏考生就是否公平?他们为什么没有权利也增加一些名额?如果双方都增加,就意味着这些大学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扩招,那最初的政策宣讲,为何不说扩招呢?这些院校,是否做好了扩招的准备?
这种计划经济的分配模式,是经不起这样的推论的。
最后,嵩阳煤机作为一家河南的本土煤机制造企业,衷心祝愿中原考生能旗开得胜 金榜题名。